2025 年上半年,全国 35 个重点城市商铺租金同比普遍下跌,部分城市核心商圈租金较历史高点 “腰斩”。然而,这一现象并未给餐饮从业者带来预期中的喘息空间,反而暴露了行业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
一、租金下跌的结构性分化
当前商铺租金下跌呈现显著的区域与业态差异。郑州、重庆等城市核心商圈租金同比跌幅超 30%,广州部分区域商铺租金同比下降 25.3%。但对于多数餐饮经营者而言,实际租金成本并未同步下降 —— 部分老店因 “租金递增” 合同条款约束,仍需按原价支付租金,而新开门店的租金水平已低于老店 30%-50%。这种 “新旧租金倒挂” 现象,导致老店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从业态看,快餐、茶饮等刚需品类因依赖黄金地段,租金成本占比仍高达 20%-30%,而火锅、烧烤等休闲餐饮虽可选择次级商圈,但客流稳定性不足。南京某茶饮店因合同未到期,每月仍需支付 1.2 万元租金,而周边同类商铺租金已降至 8000 元。
二、成本压力的多维叠加
供应链成本持续攀升2025 年一季度,餐饮行业食材成本同比上涨 8%-12%,猪肉、大豆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波动显著。某连锁快餐品牌因食材成本上升,单店月均亏损扩大至 2 万元。与此同时,外卖平台包装费、配送费等隐性成本占比已达营收的 15%,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人力与合规成本刚性增长餐饮业人力成本占比从 2023 年的 22% 升至 2025 年的 25%,一线城市服务员综合成本达 4000 元 / 月。重庆等地新规要求外卖店公示实时加工视频,小型店铺需额外投入 1-3 万元购置设备。某成都火锅店因合规改造,单店初期投入增加 20 万元。
消费需求的结构性转变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加剧市场分化。2025 年上半年,人均消费 30 元以下的小吃快餐门店数占比超八成,而中高端餐饮客流量同比下降 15%。北京某湘菜馆尝试推出 “半份菜” 后,客单价下降 12%,但翻台率提升 30%,勉强维持盈亏平衡。
三、行业博弈的深层逻辑
房东与商户的利益博弈尽管市场租金下行,但房东普遍对在租商户持强硬态度。昆山某咖啡店老板多次协商降租未果,房东以 “合同未到期” 为由拒绝调整租金。这种博弈在一线城市尤为激烈,广州六运小区商铺换租率超 40%,部分房东宁可空置也不愿降价。
连锁品牌与中小商户的竞争分化连锁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和规模效应,在租金谈判中占据主动。华胜、兔师傅等连锁企业通过搬迁至低租金区域,单店租金成本降低 40%-60%。而中小商户因缺乏议价能力,被迫承受更高成本。成都某夫妻面馆因无力承担租金,月均亏损达 5000 元。
政策支持与市场现实的落差地方政府虽出台租金补贴政策(如嵊州市对小吃店给予 50% 租金补助),但覆盖范围有限。自贡市发放的 350 万元餐饮消费券中,仅 15% 直接流向中小商户。多数餐饮人仍需通过 “自救” 应对危机:南京某烘焙店通过社群营销,将外卖订单占比从 30% 提升至 60%,缓解堂食压力。
四、破局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成本重构与模式创新部分餐饮企业通过 “卫星店 + 中央厨房” 模式降低成本。太二酸菜鱼在一线城市开设 20㎡纯外卖店,租金占比从 25% 降至 8%。重庆某火锅品牌推出 “社区自提” 服务,减少堂食面积,单店月均节省租金 1.2 万元。
供应链整合与数字化转型联合利华饮食策划等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餐饮人优化菜单结构,将食材损耗率从 15% 降至 5%。杭州某快餐品牌引入 AI 点餐系统,人力成本降低 20%,翻台率提升 15%。
政策协同与行业自律餐饮行业协会正推动 “租金动态调整” 机制,建议将租金与营收挂钩。上海某商业综合体试点 “基础租金 + 营收分成” 模式,商户平均租金成本下降 18%。同时,政府需加强对 “租金递增” 条款的监管,避免商户陷入长期成本陷阱。
这场租金下跌引发的行业震荡,本质上是餐饮行业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竞争” 转型的缩影。当租金红利逐渐消退,餐饮人需在成本控制、产品创新、政策协同等多维度寻找平衡点。正如《2025 年中国餐饮产业生态白皮书》指出的,唯有构建 “供应链韧性 + 数字化能力 + 品牌差异化” 的三维竞争力,才能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热点新知#
嘉喜网-配资平台官网网址-实盘10倍杠杆-股票配资理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